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初一初二

今天本來想要打電話給草帽芸一家拜年的,但是又敗給時差,時差害得我又要延後一天了。

摸摸蹭蹭的,然後跟Sarah上街,卻只買了一盒紅通通的草莓,吃了麥當勞當午餐,回到學校去看信箱,去圖書館領了書,打了通電話給銀行問他們為甚麼脫我兩層皮,泡了一杯茶,聽著BBC Classical。

茶之後的音樂都舒服的令人慵懶,我伸了伸懶腰,就像小米一樣的動作。(還沒發現時差)

爸爸媽媽都說小米變得胖嘟嘟,爸爸用驚嚇的口氣跟我說,小米胖到以前的衣服都穿不下,有一個圓滾滾的胖肚肚。

表示我千辛萬苦幫他減肥陪他玩的結果通通前功盡棄,哎呀呀~~~

不過一定還是超可愛。

然後發現要打給草帽一家人的電話只能等明天天亮了,真是輸給時差了,這次。

昨天看了BBC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一個叫Anne Turner的英國老太太、老醫生,在發現自己得了目前的醫學無法治癒、控制的病之後,在病情惡化到他無法說話之前,跟他的三個小孩商量過後,2006年到瑞士一家assist suicide organization去取得他最後的生命的尊嚴。

24號是這個女醫師過世三年的日子,他過世之前接受了一些媒體包括BBC的採訪,他其實也表達了他不想要去瑞士接受這個"服務",他也想要在自己的國家安安穩穩的離開,但是英國政府目前無法像瑞士一樣也有這樣的機構提供神智還清楚、但不願意忍受不治之症病痛折磨而失去生命應有的尊嚴的病人這樣的服務,所以他不得不的離開英國到瑞士去接受這項服務。他同時也在採訪中希望英國政府能夠考慮通過相關法令,讓承受著不治之症所帶來的尊嚴喪失的人可以由此享有最後的一些生命的尊嚴與決定權。

從這個影片看起來,這項服務並不是無痛或者充滿人道溫暖的(至少在我看來不是),藥物是液態口服的,服用後會產生巨大的痛苦,但因為還要考慮藥效,不可以立刻躺下,…………,並不是無痛,並不是充滿百分之百的尊重或溫暖,甚至是有點冰冷的,唯一的好處只是讓所有的病痛跟尊嚴喪失都縮短到最短,逝者逝矣,還活著的少者壯者的傷痛是一點也沒有被減輕,所謂的如釋重負要等到一段時間過後所有的傷痛都冷靜沈澱下來了才會有,在那之前只會被巨大的悲傷所籠照。

走的人也許是避開了大量令人喪失尊嚴的病痛過程,但是自殺就是自殺,經過專業加工過的、有醫療人員協助的自殺,怎麼說,還是自殺,總是給親人留下了"如果他不這樣做,他還活著"的感覺,還有隨之而來的種種感受,怎麼說還是冰冷,雖然生者會想"這是他的選擇,我們尊重他的選擇",怎麼說還是"我體貼了痛著的你,那誰來體貼也心痛著的我?",怎樣還是一樣,都一樣令人傷心欲絕,生離死別的樣樣,一樣也沒有少。

一樣也沒有少。

在踏上自己的"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前,Dr. Turner寄出了一百多封信給親朋好友,一一的道別,一一的為他們說明了自己的選擇,不過他在跟他的黑白胖喵咪道別的時候真的讓我哭到快發瘋,我想不通有一隻那樣胖嘟嘟的貼心黑白喵咪(會自己跳上來給人抱抱的貼心胖喵喵耶),怎麼忍心就這樣道別。我光是要出發到英國前跟小臭米道別的時候,小米歪著頭像是在問"英國是什麼?在台北嗎?能吃嗎?"的可愛樣子差點就讓我的眼睛跟淚水一起噴出眼眶,所以我想不通。

也許是我不懂Dr. Turner的病痛與對捍衛自己生命的尊嚴的堅持。

我同時也在想,這樣的堅持、決絕跟無所留戀,究竟是執著,還是不執著。

自殺,究竟是對生命的不執著,還是對其他事物(如"生命的尊嚴")的執著?

無所留戀,是真的不執著,還是執著著無所留戀?這些充滿信心的自以為一絲不掛的人,是真的一絲不掛,還是猶掛一絲?

我不懂,但是這部影片真的讓我覺得很震撼。

每次在看到影片有這樣大量著墨生離死別、生者痛徹心扉的的畫面,都會想起一句不知道哪來的話,說逝者在死去的那一剎那也同時帶走來自他的愛,所以生者才覺得那麼痛,才哭泣。第一次聽到時就深深地烙印在心底,說不震懾絕對是騙人的。

極討厭過年的時候掉眼淚,不過我今年就當作2009的農曆新年是一個空白,當作2009沒有農曆年,just another normal day,所以哭就哭了,管他的。

這也是第一次農曆年沒有跟家人團圓,我想對阿拔他們應該也很不習慣吧。

以上,我的2009農曆年前兩天。不好意思,本篇充滿亂七八糟的倒敘插敘。

沒有留言:

 
TEMPLATE HACKS AND TWEAKS BY [ METAMUSE ] BLACKCAT 1.1